發祥勝蹟

清乾隆五十三年,公元一七八八年冬林爽文之亂,莊大田逃匿于瑯○(註一)之尖山「大哥洞」一帶以反,時欽差大臣˙嘉勇公福康安,帥萬餘眾,駐師車城以剿賊,然相峙月餘遲不能破,且官兵不適水土染疾據死者眾,嘉勇公憂之,乃詣廟焚香禱告神祐,不數日並遂癒,然後舉兵伐賊,時狂風豪雨驟起,賊不能禦,終被擒矣。嘉勇公感于是役歸功神靈降佑福祚大清所致,乃呈奏乾隆皇帝受准褒封並賜王冠一頂,龍袍一襲,並勒石乙面(如下圖)藉以酬神恩。
註一:瑯墧—恆春半島稱為瑯

碑文內容: 
參贊大臣一等超勇公海 欽命大學士公中堂將軍嘉勇公福  剿捕林爽文、莊大田 追兵到此勅石 參贊大臣四川成都將軍鄂

碑曰
天以大清克肖其德
聖聖承承四方為式罔有海隅咸歸
皇極蠢爾林爽文倡首違則么麼大田嗣殘致力
帝念臣民中心怛惻
簡命     將軍掃除宜亟群匪膽寒瑯○閃匿匠大兵剛臨
滅熄瞻仰     神威石碑銘刻陞蔣    鴻恩沾優外域長樂
昇平於千萬億
乾隆伍拾参年二月穀旦

福錫羊城古匾由來:

咸豐乙卯年(公元一八五五年)間廣東省,孫永隆行商船戶,由船長吳寶盛率領,出海:涂峰,板手:吳安文,客人王光郁、林烏龍等人員航經車城時遇強風,舶於「鐵錠港」(註二)上岸到廟求籤,示意北航見「南」字勿停。不察,果於「台南」安平停靠,因故該船纜斷,船破沉歿。船長感於求籤靈驗,特恭獻「福錫羊城」(上圖)匾額乙面致謝。
註二:「鐵錠港」為現今本宮殿後海灣


穀我南彝古匾由來:

嗣同治六年(公元一八六七年)瑯○十八社原住民作亂,眾原住民盤踞深山絕崖,晝伏夜出輒擾黎民,清廷派兵討之無功,台澎水陸掛印總兵曾元福謁神求佑,逾日清兵再次入山討之,十八社原民皆請歸順矣。詢之何致如此,均曰邇與官兵交鋒時輒有一白髥老叟,若隱若現穿梭于陣中,望而生畏故也,曾公頗異之,知係神靈顯佑遂恭獻「穀我南彝」(上圖)匾額乙面,以謝神恩。


清同治古石碑由來:

又同治丁卯年(同治六年)距今有一四七年,其時恆春島稱為瑯○,遠僻於台灣最南端,交通堪不方便一如孤島,其時只有柴城(註三)稍有開拓而已。往北數十公里只有一條山路,時常遭原住民出草(註四)殺人,而海路有海盜出沒,地方上客閩兩族械鬥時起,住民大姓欺壓小姓,或有中北地方犯罪法徒遠逃來避,故地方宛如無政府狀態,善良百姓忍苦過日,惟祈求神明保佑平安。
    車城「福安宮」由大陸遷移來台已有三百餘年之久,當時廟宇雖尚小,神靈顯赫,因而香火鼎盛遠近信徒甚眾。 劉明燈同治六年奉君命領兵來此地,暫借駐前身「福安廟兩廂廟堂」為大本營,展開剿除匪徒,征伐地方惡霸地痞,以平靜地方,安撫百姓,並開拓路上海上以利交通,其駐鎮時期雖短,而功績輝煌,故特立紀念碑(左圖)以謝神助。

註三:柴城—當時為防阻十八社原住民騷擾而用牛車堵住城門而得名 ,現改為車城
註四:出草—原住民出獵、殺人


石碑註解:

  1. 強  梁:大賊強盜
  2. 貔  貅:強有力的獸名指強兵
  3. 駐繡房:住廟宇左右廟室
  4. 道塗闢:開拓道路
  5. 小  醜:小賊
  6. 增弁兵:弁為中級士兵
  7. 設汎塘:指開水路交通
  8. 嚴斥堠:派兵探賊況
  9. 便梯航:方便山路水路交通


巨石阻水奇蹟

    又光緒庚寅年(公元一八九○年)秋,宮內大爐發爐老爺借乩童○諭,眾村民三天內要小心注意,經過兩天豪雨傾盆,大水災因焉釀成,時山洪暴漲,狀若排山倒海,沿川而下,頃刻間遍地悉被山洪吞歿盡成澤國矣。而車城位於低窪地,且水自東門沖入勢至危殆,居民惟坐以待斃,咸感絕望之際,適時由上游漂至巨大樹木堵住東門城口,洪水遂向城兩邊外排,稍刻水盡退,而邑民皆安矣。事後發現洪水自上游沖來一塊有二丈方大巨石,自石門流下到車城與統埔交界田間,流程足有七公里之遠。


誠求必應古匾由來

又光緒乙未年(公元一八九五年)山陰陳文錦者,祈求如願恭獻「誠求必應」(上圖)匾額乙面誌謝等,如此木、牌、石雕、碑匾永誌神靈,不勝枚舉。足資福德正神之降祥鍾瑞於南疆,香火永燒廟宇,而迄今歷經三百餘年不熄者,蓋福德正神歷朝護國佑民之神基顯赫所致之也。

footer